详情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徐子龙:劲松扎根境外,奉献成就未来

时间: 2022年09月28日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推动实现海外“双优”发展战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中铁国际于今年设立了“国际先锋”卓越人物奖章。这是集团公司为境外员工设立的最高荣誉,表彰对象为:对企业改革发展党建做出突出贡献,在企业发展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受到高度赞誉的杰出员工。

  经过推荐报送、严格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共有9名员工获得“国际先锋”卓越人物奖章。即日起,将陆续推送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以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始终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为建设承载“两翼”带飞作用的中国中铁全球化商务平台公司而不懈奋斗。

  徐子龙,现任中国中铁东南亚区域总部(中铁国际代管)菲律宾国别代表处负责人。驻外18年以来,徐子龙带领团队以提升属地化程度为抓手,稳步推动项目管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区域营销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中资企业良好形象,并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回首18年的境外风雨路,当年的“小树苗”已经根如蟠龙,荣茂苍天,硕果累累。放眼展望未来,这棵扎根境外深厚土壤的“劲松”,仍在汲取营养,勤劳耕耘,拼搏进取,为推动企业海外事业行稳致远贡献青春和力量。

  01

  从倍感不适到自我认同

  2003年,徐子龙大学毕业后加入中铁国际所属川铁公司,次年被分配到尼日利亚子公司担任翻译。来到经济体量、发展水平都与国内有差距的尼日利亚,徐子龙起初很不适应。他坦言道,“到尼日利亚之后,第一个需要面对困难就是自己的心理落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后,徐子龙逐渐适应当地生活环境,认真梳理工作职责,跑步融入属地基建市场,迅速熟悉相关业务。

  ▲与时任科吉州州长为州立大学教学医院项目奠基

  紧接着,语言、文化差异又让徐子龙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挫折。尼日利亚当地人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语言壁垒带来的沟通障碍给项目推进造成了阻碍。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当地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认为本国经济发展强于中国。因此,当中国人带着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准备大显身手时,当地人却持有一定的抵制态度。

  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徐子龙妥协,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将大有可为。徐子龙沉下心来,用了近半年时间在当地开展市场调查,并发现了在境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对于一个从事外经工作的青年来说,哪怕是给一个村庄修条致富路,也是不小的成就感。”有了目标,徐子龙说干就干,“至少在我离开的时候,让当地居民认识到,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世界一流的。”

  ▲与时任科吉州州长一起为新项目开工剪彩

  就这样,曾抱着“工作一两年就可以轮岗回国”想法的徐子龙,在尼日利亚一干就是12年。徐子龙回忆说,“我们一个公路项目刚进场时候,当地居民与我们保持着距离。当我们完成清场,推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大路时,他们开始亲近我们,纷纷跑来观摩我们施工。路基完成后,他们可以骑摩托车体验平稳快速的感觉,他们就会在遇到大雨来临时主动帮我们收工。当我们完成路面,给沿路家家户户硬化路面后,他们就把自己种的香蕉、玉米一堆一堆地送到我们项目驻地门口,由衷地表示感谢。”

  驻外之初,极大落差感曾让他一度倍感失落。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努力与实干,徐子龙得到了历练成长,实现了自我认同和企业团队高度认可。

  02

  从商务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

  从尼日利亚回国之后,徐子龙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又主动请缨到乌克兰担任某光伏项目负责人。对于一直从事商务工作的徐子龙来说,公共关系管理、项目投标早已驾轻就熟,而在项目综合管理方面则涉猎不多。来到乌克兰之后,非英语的工作环境、全新项目类型和繁重的工作职责等困难,都让他倍感压力。

  ▲乌克兰光伏发电项目

  任何困难都没有能让他退缩。接到任务后,徐子龙组建了3人工作团队,第一时间前往乌克兰进行现场调查。为了尽快形成清晰的工作框架,徐子龙“拜师学艺”,咨询了数十位光伏方面的专家,深入学习了光伏项目知识。同时,徐子龙充分发挥其在商务方面的专长,列出商务工作清单,传授个人工作经验,指导翻译人员、商务骨干做好项目商务工作。

  ▲在乌克兰光伏发电项目

  在乌克兰光伏项目,徐子龙建立了金字塔形的团队管控模式,团队3个核心管理人员管理不到10人的项目团队,再通过30名中国工人,管理500名乌克兰工人。徐子龙带领工作团队,凭借企业过硬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以超乎业主想象的速度提前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企业履约能力和品牌形象。

  付出总有回报,担当定会成长。通过担任项目负责人,徐子龙实现了由商务型人才向复合型领军人物的身份转变。

  03

  从属地化到国际化

  在尼日利亚和乌克兰工作的十余年间,徐子龙发现,相比于以往以中国工人为主力的海外项目建设模式,走属地化发展的经营模式能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属地化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培养技术人才,还可以利用项目帮助周边社区解决一些交通、通讯等惠民问题,塑造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品牌形象。”

  ▲与菲律宾时任总统发言人(中)会谈

  如今在菲律宾,徐子龙又在酝酿新的工作构想。他设想借助依托正在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结合境外区域总部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属地化人才和境外管理团队技能培训升级。“我们愿意为驻在国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做出企业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并以此为载体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和中国建造走进海外。”

  从单个海外项目的“属地化”,到整个区域项目集群的“国际化”,徐子龙和他的团队始终把建好海外项目、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外优秀文化互鉴视为团队的使命。“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中国中铁海外人致力于推动企业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实际行动”。秉承这一信念,徐子龙和他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在建设好海外项目、讲好中国中铁国际故事的道路上,脚步愈发坚定。